提起“稅收籌劃”,很多人覺得是一項很高深的行為,籌劃人需要很深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,這種想法是沒錯的。但是日常的一些小型籌劃,只要財務人員肯思考、肯學習,隨處都有籌劃的空間和機會。今天就以身邊的一個例子來談一下這個問題。
財政部、稅務總局、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發布后,允許自2019年4月1日起,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。
某公司財務人員仔細研究了相關條款后,發現本公司可能會符合退稅的條件,就迅速做了一個決定:3月份的所有進項稅發票全部不認證、不抵扣,順延至4月及以后,將3月末的留抵稅額降到最低程度。因為文件規定:“增量留抵稅額,是指與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稅額。”也就是說,2019年3月底的留抵稅額越少,將來的退稅就可能會越多。
更關鍵的是,把握進項稅發票認證、抵扣的節奏,在保證進項稅發票不超期(目前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期限為360天),確保每個月的留抵稅額比上期增加一點,到2019年9月(第六個月)時,將剩下的進項發票全部進行認證抵扣,因為文件規定:“自2019年4月稅款所屬期起,連續六個月(按季納稅的,連續兩個季度)增量留抵稅額均大于零,且第六個月增量留抵稅額不低于50萬元”。
因此財務人員將稅法研究的很透徹,從另一個角度說,優秀的財務人員也是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。